随着行业评级和监管评级的相继出台,进入2017年信托公司增资扩股持续升温。记者注意到,开年以来,已经有安信、中融和华澳3家信托公司增资获得监管层批准。
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共有22家信托公司增资,注册资本增加总额达470.5亿元,其中15家增资后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而注册资本低于10亿元的信托公司仅剩4家。对此,业内专家表示,资本金的提升要量力而行,避免对资本收益率造成影响。
1月25日,华澳信托相关人士透露,公司申请增资事宜也获得了上海银监局的批准,华澳信托注册资本从6亿元增加至25亿元。在此数天之前,中融信托以未分配利润转增形式增资至80亿元,跻身行业注册资本第五名;而安信信托公告称,由于此前定向增发完成,注册资本增加至20.72亿元。
2016年以来,信托行业的增资潮从未停歇,长安信托、爱建信托等22家信托公司在2016年完成增资扩股工作。其中,增资规模最大的为昆仑信托,增资金额为72.27亿元,注册资本升至102.27亿元,位居行业第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末,信托行业注册资本达百亿元的信托公司达到4家,分别是重庆信托(128亿)、平安信托(120亿)、昆仑信托(102.27亿)和中信信托(100亿);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也达到将近10家。
从上述20多家增资的信托公司来看,“储粮”渠道主要有三种:股东直接出资、引入投资者或是通过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从2016年信托公司增资情况看,以上三种方式均有体现,例如渤海信托采取引入投资者的方式,西藏信托、中航信托和中江信托等采取转增资的方式,昆仑信托采取股东直接出资和转增资相结合的方式。
对此,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陈进表示,多数信托公司倾向于采取转增资的方式,一方面在于信托公司积累了较多的利润,另一方面转增资可以无需股东新出资,通常股东的出资比例不变,沟通和操作起来较为方便。
对于近年来信托公司扎堆增资扩股现象,有信托业内人士坦言,此轮增资扩股潮在意料之中。银监会《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办法》)目前已陆续下发至各地信托公司,日趋严苛的规定使得信托公司增资需求更为紧迫。上述《办法》将监管主线从业务导向转为风险监管,资本实力尤其是注册资本对信托公司监管评级结果有相对决定性影响,而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直接对信托公司展业范围和业务比重产生制约。因此,对于一些注册资本较少,实力较弱的信托公司而言,增资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2016年信托业年会上也提到了信托公司为何要补充资金。尤其对于债权信托来说,盈利来源就是利息收入,即让渡一定时间的资金使用权所获得的资金占用成本。不论是对于信托公司来讲,还是对于委托人来讲,都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公司从这一业务获取手续费或者收益部分的比例分成,这些都要在信托合同中明确。由于债权信托中存在信用风险,因此除了信托公司本身计提损失准备外,还有可能出现超过计提损失准备的风险,这个风险用什么来对冲、稀释?要用资本,这就是为什么信托公司需要补充资本金,需要上市的原因。有多大资本就可以做多大规模的业务,因此信托公司可以有大有小。信托公司这类业务资产质量好的资本占用就小,资产质量不好的资本占用就大,这样就有了优胜劣汰。从监管的角度讲,主要就是监管资产质量损失准备、净资本比例。监管就是针对风险,有什么样的风险就要有什么样的风险监管工具。
不过,在陈进看来,增资并不是一定有助于提升在行业评级或监管评级中的得分,因为评级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各项指标密切相关的体系。例如,资本金的提升,短期内可以使资本收益率下降;再如,在转增资的背景下,虽然资本金提升,但净资产并未相应提升,对于公司的经营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总体来看,资本金的提升有利于信托公司,但各公司亦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增资方式和增资时间;同时,资本金的提升,亦需要信托公司调整业务布局,以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以避免资本扩充对资本收益率造成影响。”陈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