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会议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食品领域产业不断升级和创新,也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尤其是今年以来,金融业不断强化职责担当,积极助力践行大食物观,由“粮”向“食”拓展信贷领域,推动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向耕地要食物:
加强粮食安全的金融供给
会议指出,“要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牢牢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
近年来,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金融业在支持农耕生产、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做出不少努力。
例如,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持续加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领域贷款投放力度。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四川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陈定坤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一方面,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围绕“耕地”和“种子”做文章,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农地贷款44亿元,支持耕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批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足额保障储备资金供应,确保储备调控计划任务顺利实施,立足“多收粮、收好粮”,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今年以来,累计投放粮油贷款超百亿元。
近年来,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聚焦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提升,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土综合整治与农地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与此同时,今年夏收期间,金融机构也靠前发力,创新服务模式,多措并举助力夏粮归仓。例如,建行河南省分行依托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手段设计“豫农振兴贷”贷款模型,并聚焦种粮农户痛点难点专门开发“主粮贷”产品模型,采集农户农险、种植等信息后进行数据“画像”,为农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周期性,需及时提供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服务应精准契合农时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做好上门服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表示,当前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三产融合渐成趋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不断拓展生产边界,农机产业链涉及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生产销售、下游农村经济主体等亟需系统性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金融机构应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金融产品,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及机械化水平提升。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金融机构可设立针对农耕和农机设备的专项信贷产品,提高贷款额度和期限,降低贷款利率,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还可以探索创新担保方式,如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机设备抵押等。除信贷支持外,金融机构还可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理财、结算等服务。
向森林、江河湖海要食物:
拓展食品领域金融服务深度
区别于传统的以粮为纲,大食物观强调向耕地、草原、森林、江河湖海等自然资源禀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热量、要蛋白、要食物,强调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和渠道。
广袤的森林,不仅是天然的“水库”“碳库”,也是巨大的“粮库”。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丰富的森林资源提供各种各样的食材,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聚焦当地特色产业资源,以支持培育国家储备林和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发展为基础,创新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推动林粮产业发展,探索“林草+林下特色产业”建设模式,支持龙泉驿区国家储备林暨天府森林粮库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据悉,建成后预计每亩林每年可产出约0.9吨碳汇量,有效发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碳汇效益。
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深海优港,正是福建福州的优势所在。在连江粗芦岛,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远洋渔业基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拔节生长。近年来,农发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已陆续向连江粗芦岛远洋渔业基地水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投放资金超3000万元,让海洋渔业由近海牧渔走向深蓝大海,加速推动粗芦岛“一区两基地三高地”建设崛起。
在受访专家看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需要金融机构立足全域国土空间资源、区域特色,不断拓展食品领域金融服务深度广度。
田利辉表示,银行应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产业结构等区域特色,在沿海地区重点支持海洋渔业、海产品加工等产业;在草原地区支持畜牧业、奶制品加工等产业;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支持林下经济、森林食品加工等产业。同时,银行可与当地农业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运用金融手段推动食品领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金融科技引领智慧农业新风尚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涵盖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
我国是设施农业大国,设施农业面积占全球80%以上,但农业项目特别是设施农业投资资金往往需求量大,回款周期长。记者了解到,农行青岛分行针对农业设施建设,创新推出“琴岛·设施贷”,引入“农担公司担保+种植养殖装备抵押”,拓宽融资担保模式,通过“政府贴息+银行让利”形式降低融资成本,有效解决农业项目回报周期长、担保能力弱的问题,助力温室大棚连片成区。
近年来,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致力于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不断探索“科技+农业”“光伏+农业”等新模式。今年以来,该营业部向上争取6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光伏农业建设项目。
“特别是信贷支持的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建设,该项目是西南唯一国家级种业园区建设项目,随着项目落地,将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效赋能当地乡村振兴。”陈定坤表示。
在邵科看来,金融机构应结合设施农业生产及需求特点,为农业经济主体提供专项金融产品,比如温室大棚建设贷款、设备购置贷款、道路及配套水电设施建设贷款等,支持其构建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强化与设施农业相关设备制造商、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供给能力。
在受访专家看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不断增加,大食物观将推动食品领域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对金融行业而言,无疑将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金融行业应研究学习、掌握更多产业知识、了解更多产业习性和特点,尤其加强对新兴行业的认知度和渗透力,
娄飞鹏强调,金融全行业可以围绕食品产业全链条、全品类等,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金融行业各个领域都应加强对食品领域的行业研究,了解不同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情况,为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依据。”田利辉表示,同时构建多元化大食物观金融服务践行体系,涵盖信贷、保险、投资、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为食品企业和农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