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财经热点

  财经热点  
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读秒”:基金子公司正用足寒冬里的“瘦身术”
 日期:2021年12月09日 文章来源:财 联 社 浏览:957次 

 

       一边是资管产品花式“提前终止”,一边是压缩成本的裁员、降薪,在资管新规过渡期仅余最后二十多天的眼下,基金子公司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
       这不是一家基金子公司的偶发现象。进入4季度以来,本报注意到,多家基金子公司产品公告中开始被“提前终止”字样刷屏。甚至有的公司,一天内就连发多只产品“提前终止”。
       一叶落而知秋。就在基金子公司集中清理“非标”类资管产品之时,股东方和管理层又开始打起了“瘦身”的算盘,除了常规的降薪、裁员外,甚至还会缓发、压缩本就不多的业绩提成。
       一场预料之中的“提前终止”
       不知从何时起,一家地处上海的基金子公司官网和公众号就近乎停止了更新,无论是公司简介、公司架构,还是业务介绍、招聘信息,几乎都停留在两三年前的某个模糊的时间节点。
       不过,专门面向特定投资人的公告一栏,却从未有任何懈怠。一款资管产品从立项、备案,到募资、成立,再到开放、分红,以及最后的到期公告,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公告流程。
       在市场处于上行期,资管产品密集备案,成立公告、募集公告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待产品运作一段时间后,定期开放公告、分红公告纷至沓来,而待终止公告发出后,产品也到了寿终正寝之时了。
       2018年上半年的“资管新规”,让基金子公司的“非标”产品提前嗅到了末日的味道,两年后的过渡期延缓至2021年底的消息,又让各家机构的业务人员得以短暂的喘息机会。
       而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读秒”,各家基金子公司的专户公告页面,就开始频频出现“提前终止”的字样了。
       “本计划于11月x日开放后,全部委托人赎回。存续委托人少于两人,触及《XXXX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相关终止条款。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资产管理人现决定提前终止本计划。”
       这是一家基金子公司近日在官网披露了的一则公告。事实上,触及资管产品“终止条款”的并不止“少于两人”这一种情形,也包含“资产净值低于1000万元”的情形。
       不管是“少于两人”,还是“资产净值低于1000万元”,只要出现任一情况,资产管理人都有权决定提前终止本计划,而对于未退出的客户,也将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清算并支付清算款。
       降薪、裁员,行业寒冬里的“瘦身术”
       在资管新规的步步紧逼下,又一批存量资管产品“提前终止”,让本就不多的管理规模再度缩水——曾经千亿阵营的降至百亿阵营,曾经的百亿规模退至数十亿规模。
       管理规模持续缩水,意味着管理费用的下滑,相应地各家基金子公司也通过减员、降薪、压缩费用等方式实现“瘦身”,待这些历史问题一一解决稳妥后,届时轻装上阵再谋转型事宜不迟。
       以一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为例,其管理规模鼎盛时高达数千亿、员工人数多达数百人,此前灵活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一度被视为行业后来者纷纷效仿的标杆企业。
 
       不过,随着监管去通道和资管新规的推进,在两三年前跌出行业前二十名榜单后,这家基金子公司规模仍在持续下滑,且未有触及回升的迹象,而员工人数也从此前的数百人降至数十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在行业上升期加入公司的员工,眼见着公司管理规模的一日不如一日,有的主动寻找下家,谓之“自然减员”;也有的继续坚守,直到部分人最终等来一纸“离职协议”。
       偌大的公司,百十人的人力成本,如果均以这种方式“瘦身”,于公司而言,补偿金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甚至由于名额有限,原本人人讳言的“裁员”名额,却戏剧性地成为了不少人争抢的机会。
       不过,想拿到这份“N+1”的补偿,也并非易事。除了进入裁员名单外,还需要满足公司提出的种种条件,一位在这家公司供职多年的员工,在与公司交涉数月后,至今仍未拿到应得的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