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考虑到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经国务院同意,央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决定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随着过渡期截止日期渐渐临近,市场十分关注目前理财业务存量整改与规范转型工作进展情况。
近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目前来看,整改进展情况符合预期,截至7月末,全部理财存量整改任务已完成近七成,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完成整改。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直至全部清零。
围绕资管新规确立的行业顶层管理框架,监管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补充与细化的监管制度,促进理财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产品期限、运作模式、产品结构等不断优化。不过,银行理财目前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难点,如现金管理类产品待整改、估值方法使用更严格、权益类资产投资不足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严监管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将继续向净值化、标准化、规范化转型,而投研能力将是制胜关键。
业务有序转型 市场主体扩容
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1年。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推动资管业务平稳转型、规范整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银行理财业务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截至7月末,全部理财存量整改任务已完成近七成,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完成整改。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表示,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业务正在按既定安排有序整改,整改进度符合预期,风险平稳可控。从实践看, 整改工作有力支持了理财业务规范转型发展,对市场和机构没有产生不利影响。银行和理财公司早日转型整改、卸下包袱,将为主动适应新发展理念提供更大空间和动力。
可以看到,银行理财业务发生许多积极变化,表现为结构优化、净值化转型力度加大、风险持续收敛等。截至7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超过80%;同业理财较峰值缩减96%;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产品规模均较资管新规发布时下降超过98%。另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银行理财投资资产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截至6月底,理财资金持有债券类资产规模19.29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规模的67.31%,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3个和5个百分点。
同时,理财市场主体也进一步扩容,理财公司接连设立为资管市场发展注入新生力量。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9家理财公司(含外方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1家获批开业。《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0%,已成为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
市场发展仍面临待解课题
今年以来,针对理财业务的严监管、强监管趋势不变,《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先后出台,理财业务制度规则得以进一步完善。
对于银行和理财公司而言,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意味着业务规范发展更具挑战。比如,根据《通知》,现金管理类产品可投资券种的范围明显收窄,久期限制也有所加强,此前市场普遍预计这将导致收益率下滑、规模收缩。目前来看,《通知》对现金管理类产品产生了一定影响。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指出,自今年二季度起,各类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场现金管理类理财存续余额7.78万亿元,在《通知》出台后规模和占比均有所下滑。
再如,理财产品估值方法的使用或将受到更严格规范。近期,银保监会首次在对某银行的罚单中提及“净值型理财产品估值方法使用不准确”这一罚款事由。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一些银行及理财公司为提高净值型产品比例,违规使用估值方法,下一步有必要厘清公允价值法和摊余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此外,理财产品类型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目前,理财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截至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8.18%,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仅为0.33%。专家表示,银行理财应配置固收、权益等多类资产组合,以呈现绝对收益、低波动、中短期的风险收益特征,提升产品吸引力,进而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价值投资。
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接受度提升
总体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保持稳健,但随着采用公允价值定价的净值型产品逐渐增多,金融市场波动也将带动净值波动,上半年一些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引发关注。据统计,新发产品中有1173只产品曾发生过跌破初始净值现象,到2021年6月底有139只产品仍低于初始净值。
不过,少数产品“破净”并未显著影响投资者决策。随着净值型理财产品不断发行,投资者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也在提高,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数量加速上升,非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数量逐渐减少。截至6月底,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占比为 94.80%,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个百分点。
“投资者对净值类产品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但还要有一个过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固收类产品跌破净值多属于暂时性损失。以后如果涉及权益类产品破净,就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损失。因此,机构在投资者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董希淼表示,在银行理财全面步入净值型时代之际,加强和改进投资者教育十分迫切。理财产品发行、销售和代销机构要在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同时,从提升国民金融能力的高度出发,全面深入开展财商教育,提升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投资者也要不断提升自身金融素养,增强风险识别、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