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朗了,路线越来越清晰,格局越来越大,对于普通百姓的福祉越来越多,这一点是过去难以达到的,可以说如今的房地产越来越不像房地产,或者说越来越像房地产了,为什么这么矛盾呢?其实本就是一个辩证的矛盾共同体。
房地产本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房子兼顾居住和投资属性,但后来脱离了居住属性,投资和金融属性被无限放大,最后导致各种问题积累。似乎人们已经习惯了那个样子,忘了房地产本该有的样子。
现在就是逐步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让所有人都能在住的层面得到时代红利。如果说过去你还无法理解,那么接下来你会越来越明白国家政策的导向性。
8月31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住建部介绍“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有关情况,同时对新时代新阶段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项会议可以说万众瞩目,不仅仅是一个高级别的会,更是有关所有普通百姓的会。
这也为今后房地产发展基调埋下了伏笔,或者说为房地产的属性做了一个重新认证,同时释放了众多信号,无论买房还是买房难的人,都应该关注下。
1、信号强烈,定位之高,影响之深,事关每人。
对于房地产的定调已经有了时代意义,之所以说此次会议级别之高,是因为这不是住建部举行的发布会,而是更高级别的会。住建部是对未来有关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如何干要做具体的阐述。所以,定位是非常高的,事关每一个人,其信号意义非常明显。
如果从行业角度来说,这一次可以深刻认识到房地产的未来,或者说可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的前途,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需要我们重新定位和认知。
2、“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新时代的终极目标。
8月31日,一场以“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名的发布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住有所居”这个词其实早就提过多次,一般都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次会将其推向更热的高度。
也就是说,过去“住有所居”是融在过去的调控手段中的,如今单独提出来,体现了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从“促进”到“努力”,证明“目标已经明确,政策推动已经在路上”,可以说这个目标的实现再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到了攻坚阶段。
“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是所有房地产调控的终极目标,房价稳定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和小目标。
3、从“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是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具体体现。
另外一个信号就是有别于过去的“居者有其屋”,“住有所居”更加强调房地产的居住属性,过去更强调所有权,随着房住不炒的落地和深入人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将通过各种居住形式满足所有人的住房需求,而并非买房需求。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权不重要了,买房依然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只是在租房等其他居住形式上赋予更多的权益。释放的信号很明显,今后房地产发展重点是民生。
4、“房住不炒”依然是实现终极目标的纲领性指导思想。
会上再次强调,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为什么总是苦口婆心来回强调呢?不说还真不行,不说你还真以为会退出了。不断强调的主要原因是,房住不炒是实现房地产调控也好还是“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梦想也好的纲领性指导思想。
如果不坚持房住不炒,就动摇了根基,就无法正确调控,因为房住不炒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回归房地产居住属性,另一方面是严厉打击炒房行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就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增加住房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严厉打击投机炒房行为,反过来为住房供给增加提供保障。
5、“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确保三稳。
住建部提出了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因城施策,因地制宜,这是新的提法,我们都知道,人和房在过去充当了房价上涨的助推器,而且调控也是多次涉及。但近来关于土地和资金方面的监管多起来了,这是过去忽略的,要想控房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入手。
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是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才能得到保障。
6、“住房保障体系”格局已形成,市场与保障并重。
会上,住建部表示,新时代新阶段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国住房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
住房保障体系究竟是什么?会上提到,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已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有挑战,因为“住房”问题依然是非常严峻的,还有大城市很多年轻人住房依然成困难,虽然不缺住的,但是各方面并不尽人意,今后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这话一点没错,但是也并非市场的就不会受到干预,确保保障顺利进行,市场也可能会受到价格等方面的管控。刚才说过了,土地是房价上涨的重要一环,这个单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
在此基础上,确保百姓有更多的居住选择,除了商品房外,要有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等跟得上,让所有人都能住有所居。更可喜的是,一些城市开始探索或者说走在前列,比如上海,与上一个五年相比,住房发展目标由“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体现出居住品质在新期间已上升至新高度。
7、解决大城市年轻人住房难题,保障性租赁住房是突破口。
一直以来,大城市的房价高高在上,如今虽然稳定,但仍然会有大量的年轻人无法买房。可是租房又不愿意。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买房成了大家的习惯,哪怕再难,也要迎难而上,这是观念。另一个就是哪怕你想租房,市场环境也会让你望而生畏。第三个原因就是房价过去上涨快,总觉得租房不划算。
正因为房价稳定,所以注定会有大量的人无法通过买房解决住房难题,基于当前的现实问题,住建部表示,新市民和青年人工作年限较短,收入相对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调查显示,现在在大城市有70%新市民和青年人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
买房够不着,租房除了软硬环境差外,就是租金也并不低。租得起的地方上班不方便,所以,住建部提出,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
“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还是要解决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我们现在正在抓紧推进。”
所以,无论买房还是租房,其实都不用纠结了,能买则买,实在不行就租房。现在就是如何为租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让大家愿意租房,而不是被动接受。
国家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未来的重点任务,研究部署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更要有能落地的支持政策。接下来会有各种支持政策跟上来,比如土地上,集体用地再利用,以及一些其他性质的土地合法合规划转住房租赁用地,将来在税收上也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细则出来。
就是要让所有人不为住房发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8、从大拆大建到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房地产是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大拆大建,如今正在更换动能,从追求高速向高质转变,从大规模拆建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转变,所以,一切都要改变。
针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防止大拆大建问题,发布会上,住建部介绍,住建部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已经由住建部正式印发实施。
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发展中,不仅要划出城市更新重要底线,还要保留城市记忆,同时,更要兼顾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控制住房价,还能稳住租金。确保“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城市更新,我认为是城市或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其中包括老旧小区改造,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已打开,相信也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9、督促地方城市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炒房退场。
众所周知,地方对房地产的依赖一时很难戒除,所以,如果只有命令是不管用的,重要的还是要有监管和督促,更要有问责。此次会上明确,督促地方城市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地扎紧房地产市场调控制度的笼子,特别是扎紧防止“炒”的方面,切实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不仅仅是地方失去了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基础,同时炒房者也将成为市场的弃儿,如果此时还叫你炒房过度加杠杆,那你千万不要相信。未来房地产的方向是民生,而且房子的所有权跟使用权在逐步分离,炒房已经失去了环境和机会。
10、从调控向乱象整治转变,三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此次发布会对市场秩序整治提出了四项原则。一是坚持聚焦问题,重点整治;二是坚持群众参与,开门整治;三是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整治;四是坚持标本兼治,长效整治。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次会议不是楼市调控的开始,而是楼市乱象整治的誓师大会。特别振奋人心的是,给出了时间节点,要利用三年时间让房地产恢复良好秩序。
房地产大局已定,房地产正在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民生属性正在发挥作用,未来调控的重心也是确保住房的使用价值,“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房住不炒基础上的住有所居,将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基本格局,市场可以市场化,但不能再炒,要让所有人买得起、租得起、住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