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在发言中他主要谈及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更好地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二是如何管理好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风险,三是国际协调与合作,特别是G20等平台可发挥重要作用。
易纲:将继续增加对绿色金融的支持 控制投资高碳资产
围绕“动员各方资金支持经济可持续转型”,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已经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等。
“我们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并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银行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宏观审慎评估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力度。”易纲表示。
在他看来,为了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一方面将尽快制定绿色金融共同分类标准,与欧盟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另一方面,将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易纲表示,“我们将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增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对中国而言,实现碳达峰的任务艰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目前中国宣布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较欧美发达地区要短得多,碳中和曲线斜率更陡峭,因此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提前做好应对,也要督促金融机构尽早转型。”易纲表示。
在易纲看来,央行层面将及时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他透露,央行正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同时,还将在外汇储备中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因素。
同时,他鼓励金融机构早做准备,积极应对气候挑战。
“我们目前的绿色金融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资产的价格未充分体现环境的负外部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企业的环境信息还没有有效披露,另一方面是许多行业还没有纳入碳定价。”易纲表示,将要求金融机构做好有序、渐进绿色转轨。在转型过程中,安全第一,节能优先,在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设计使用寿命和折旧的前提下,加快绿色转型。
就加强国际协调方面,易纲表示,亚洲区内对经济绿色转型有广泛共识。主要经济体已积极行动,多国已提出了减排目标,区域层面的合作也在有序推进。而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共促亚洲绿色金融发展。
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易纲认为有两项重要工作要持续推进。一是继续落实绿色投资原则。2018年底提出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了解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做好环境信息披露、运用绿色金融工具等,已有39家中外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将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投融资中深化落实,特别是要评估环境和气候风险,加强信息披露。二是多渠道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他们支持自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们也支持多边开发机构发挥专长,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金融相关能力建设。
央行副行长李波: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偏大,原因就是缺少长钱
在4月2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表示,中国大量储蓄集中在银行和房地产 结构不够健康,之所以要推动积累型养老金,是为了优化现有储蓄结构。
中国金融体系一个非常明显的短板,是长期资本不足,尤其是股本不足,所以实体经济贷款的比重较高,宏观杠杆率也偏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偏大,原因就是缺少长钱。
此前李波18日晚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还曾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研究对比特币、稳定币的监管规则。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成为得到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就必须要接受像银行或准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的严格监管。
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作视频发言时表示,要确保对于加密货币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加密货币资产是投资的选项,它本身不是货币,而是另类投资,加密货币资产如果发挥作用,将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者是替代性投资。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工具的话,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正在研究对其的监管环境。
李波介绍说,数字人民币在全国范围推出还没有时间表。此外,人民币国际化是自然而然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是取代美元或者是其他货币,目标是让市场做出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