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部分行业生产转好,但制造业整体面临需求低、库存高的困境没有有效改观,显示经济在继续探底,但未见反弹。
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所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个月继续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为七个月以来的最低值。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降幅在3个百分点左右。
需求内外交困
自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市场确实观察到各个部门预调和微调的刺激政策纷纷出台。今年5月以来,中央已经采取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加快基建投资项目审批速度,加快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投资等多种手段以稳增长。进入6月以来,发改委、国税总局也相继表态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6月8日,央行又突然宣布了时隔三年半以来的首次降息,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并放松对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控制。市场希望这一系列政策能够带来中国经济需求面的改善,但从6月份的PMI数据观察,目前需求在交通设备制造方面有一些改善,但制造业整体改善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继续面临内外需交困的情况。
在代表新增需求的指标方面,6月份的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个月低于临界点。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5%,降至临界点以下,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为2011年1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从生产来看,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等行业生产指数显旺盛,相关行业也加大了对原材料的采购和储备。但多数设备制造和原材料行业生产和需求双低迷,特别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生产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生产量与上月相比均有所下滑。市场所希望的需求好转仍未到来。
发布数据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结合历史数据来看,本月回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为每年6月份往往都会有所回落,而今年回落幅度为历年中最低,显示经济趋稳的基础正在形成。
该协会特约分析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进一步分析,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但幅度明显减小,预示未来经济增长可能降中趋稳。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仍在回落,表明影响企业生产预期的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生产的恢复预计还需一定时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具体来看,目前内、外需新订单均处于历史低位,需求和生产依然处于收缩状态,显示经济总体上呈现出“止住下跌,未见反弹”状态。
库存调整或延续到年末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的新一轮去库存化开端。但6月份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原材料库存在减少,但产成品库存仍在上升。成品库存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是近7个月以来的新高,表明制造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压力继续加大。这意味着,去库存化结束仍需时日。
鲁政委认为,当前产成品库存依然处于顶部,采购量降至低位,去库存形势严峻。从产品库存周期看,去库存周期远未结束,若政策维持当前力度,则增长将继续疲弱。若用峰-峰来划分周期,从1999 年来完整经历的 4 轮去库存周期看,去库存往往持续 17 个月左右,刺激政策会加强去库存力度,从而缩短去库存的时间。
从 2010 年下半年开始,需求疲弱的迹象已开始显现,但因 2010年末的政策放松及2011年物价上涨,企业不愿收缩生产,导致本轮产品库存从 2011年第四季度才开始回落,到目前为止才持续了8个月,由于当前政策放松力度远不及2009年,本轮去库存的时间将长于2009年,而与之前的三轮时间(17个月左右)大致一致。
鲁政委表示,若如此,则需要到明年第二季度补库存才会给增长带来动力,在此之前,去库存将拖累增长。虽然概率极低,若今年第三季度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则至年末去库存过程就可能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