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大有研究理财周报》总第500期导读
 日期:2022年01月10日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871次 

 

       信托业赛道重塑:标品信托成为业务转型的重点领域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吹响了各类资管机构转型的号角。2022年的到来意味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三年多年来,项目违约频现的信托行业,转型之路历经风雨。
       信托赛道重塑
       “在监管强力导向、传统市场裂变、投资者需求变迁、机构可持续发展要求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信托公司必须完全彻底地从以开展卖方业务为主的‘刚性兑付’的信用中介和放贷机构,全面转向以买方业务为主的‘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中铁信托总经理陈赤向本财经表示,资产管理是信托公司近期的主营业务,财富管理是信托公司战略性培育业务。
       陈赤进一步指出,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包括“标与非标”两大业务系统,但无论资产端是新兴的“标”还是传统的“非标”,信托产品现在都必须置于资产管理统一的视角之下,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净值化,基金化,开放式,浮动收益,弹性期限,破除刚兑,风险分级。
       近年来监管机构所实行的大力削减非标债权融资余额、清零金融同业通道业务余额、严控房地产投融资余额等额度管理措施,让信托公司感受到过往老旧的路径依赖已经难以为继。
       “在‘打破刚兑’以及‘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明确的政策导向下,不仅任何有关‘刚兑’或‘兜底’的想法都已不切实际;产品净值化转型提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带给信托公司的另一重大转变。”一位业内人士向本财经分析称。
       信托自身的发展逻辑,也推动着行业从严重依附于银行的带有“影子银行”色彩的金融机构,向着由信托制度特征所定位的独立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升级。
       陈赤表示,对于信托公司这一类传统的放贷机构而言,由于长期耕耘在借贷市场中,原有的思维观念、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运营保障、展业手段、人才结构,与标品业务所处的资本市场的相关要求,迥然有异。如果信托公司不在上述方面做出根本性的改革,寄希望于通过在非标业务系统内“打补丁”的方式发展标品业务,无异于缘木求鱼,很难为标品业务营造一方宜于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也就很难奢望标品信托等资本市场业务发展壮大了。
       陈赤建议监管层加快研究允许信托公司设立专业从事资本市场业务(证券投资、PE投资等)与财富管理业务的子公司,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推动信托公司以更加独立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开展相关业务。
       云南信托研发部负责人王和俊接受本财经采访时指出,财富管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信托自身也有优势,积累了一些高净值客户基础。过去的信托产品所面向的市场是一个真空地带,风险较小、年收益率6%-8%的稳健性产品,如今要如何能够通过资产配置让这些客户接受和认可新的产品,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仍以卖产品为主,而不是给客户推荐配置方案等收取费用。现在观念在逐渐转变,仍处于一个过渡时期,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长期以来,融资类业务是国内信托公司的主要优势之一,信托行业要实现稳健转型需对此完全放弃吗?
       王和俊表示,中国信托行业的发展路径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并无不同。融资类业务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优势之一,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托融资业务才是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借鉴台湾地区信托银行的发展经验,推动信托公司向信托银行转型。
       外贸信托副总经理赵照撰文称,借助巴塞尔协议Ⅲ的三大支柱,将资本监管引入至信托行业,通过有力的事前事后监管措施,推动信托公司全面优化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等核心指标,可实现信托公司资本与风险适度匹配。
       迈入全新的“大资管”时代
       无论是否准备好,产品净值化转型提速使得整个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迈入全新的“大资管”时代。各类机构在拉平起跑线后不得不“同台竞技”。标品信托已经成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领域。具体来看,通道业务持续压缩,非标投资明显减少,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信托业转型取得一定成效。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15.67万亿元,同比下降9.04%。从资金信托在五大领域占比来看,排序分别是工商企业(29.02%)、证券市场(19.50%)、基础产业(12.52%)、房地产业(12.42%)、金融机构(12.12%)。可以看到,证券市场是资金信托投向的第二大领域。其中,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0.65万亿元、2.13万亿元和0.2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4%、57.36%和10.75%,各自占比分别为4.12%、13.60%和1.78%。
       整体来看,证券市场信托的增长主要源自投向股票和债券资金的信托产品,尤其是投向债券的资金信托产品同比大幅增长。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却向本财经表示,这些业务都不是所谓的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也不是信托公司能够发挥其信托牌照的优势业务,因为券商、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子行业都可以做,即各金融机构在同一个市场上搏杀。而个别公司因背靠其股东背景的优势,在股权业务上表现出众,在行业中也是特例,可复制性并不高。
       建信信托作为第一梯队成员之一,2014年明确了私募股权、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转型方向。建信信托副总裁周志寰接受本财经采访时指出,资管市场、信托服务市场很大,领域很多,包括标品市场、私募股权、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债券分销,等等,每个领域都很不相同,在每个领域内信托公司还可以担任不同角色,展业的领域是广阔的,但每个领域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信托公司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去发展。
       “回归本源”不易
       信托业正式踏上转型之路后,家族信托作为“本源业务”之一,被各家信托公司寄予厚望。
       中国信登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家族信托存量规模为2051.55亿元,同比增长80.29%,家族信托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在快速增长。其中,建信信托、山东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家族信托业务规模排名居前,四者规模占比合计超60%。而另一方面,同期信托行业总受托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家族信托规模占比刚刚达到1%。
       百瑞信托发布的《我国家族信托现状与完善机制研究》一文指出,当前我国信托公司多与私人银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信托公司在其中扮演的也仅仅是产品供应商的角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家族财富管理信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划分成多种类型。比如,从职能角度看,就可以有家族财富传承信托、家族企业股权信托、子女教育信托、遗产信托和离婚信托等。
       王和俊表示,将家族信托视为行业的“曙光”并不为过,近年来的增长比较快,但是总的规模还不够,盈利水平也还不足以作为行业的支柱。而且家族信托为成本领先型业务,会体现出规模效应,未来或许不需要很多的信托公司。“要靠家族信托这样的本源业务支撑行业发展的时期远远还没有到来。未来两年行业转型的压力仍然很大。”
       在王和俊看来,慈善信托是信托行业除了家族信托外的又一大机会,或将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可盈利的业务。
       慈善信托作为参与三次分配的重要渠道之一,未来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光大信托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共完成589单慈善信托备案,总体信托规模达34.34亿元,平均每单0.058亿元。在此期间,慈善信托主要以扶贫、教育以及抗击疫情等目的为主,主要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财产类型不断拓展,运作模式不断创新,信托目的也愈加多样化。
       关于创新的“本源业务”,王和俊还表示,预付式消费市场也是信托可以“施展拳脚”的领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中国台湾地区除了银行保证金存管等方法外,还使用信托作为管理工具之一。
       2020年两会期间,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建议,在预付式消费、分享经济、物业维修基金等领域,推广运用信托机制进行资金管理,允许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管理上述领域的涉众性社会资金。
       王和俊分析指出,现行已颁布的关于预付式消费领域的各项法规办法,都是以银行作为资金存管主体,没有将服务信托这种解决方案纳入的案例。
       “资管新规确实统一了行业的标准,全行业都在同一个规则下来做业务。对信托行业的影响很大,推动信托行业转型。应该说这两年行业还是很艰难的,因为新的转型方向,尤其是本源业务还远远不能够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王和俊最后总结称。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PDF电子版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