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托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的变革演进为新时期中国特色信托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同时在深刻改变信托业的发展生态和市场格局。作为我国信托业金融基础设施,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将立足基础设施定位,发挥信托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和信托业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等机制作用,积极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共同开展前沿技术应用探索,推进上游技术创新与下游业务价值创造的联动,重点孵化具有行业应用需要且有助于高效合规开展业务的金融科技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力和对外话语权,服务信托业切实回归本源与转型升级。
依托数字化转型,重塑信托发展生态
(一)信托是数字化转型落地的友好场景。
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信托公司坚守受托人定位,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信托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同时也正逐步将数字化渗入信托业务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发展、优化盈利模式、完善内控体系,从而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资管行业。比如在业务应用上,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渠道已成为行业标配,客户画像、千人千面走向现实,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视频双录等创新科技不断赋能业务发展,集远程开户、产品认购、资产配置等全流程服务的在线智能理财服务,极大提升了投资理财体验。
(二)数字化转型是信托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
当前,信托业正同时面临来自监管、市场和客户三方面环境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打破刚兑、回归本源”的监管新要求、“财富管理投研能力相对偏弱、短期内不足以建立差异化优势”的竞争新格局以及“服务线上化、交互实时化、业务综合化”的客户新需求。信托业需要在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基础上,积极开展数字化能力建设,加快从传统融资业务、通道业务向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转型,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化、标准化、智能化服务能力,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以及客户经营能力和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
(三)行业为数字化转型搭建协同创新生态。
数字经济时代,行业生态能够更高效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今年4月底,中国信托业协会成立了第一届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中国信登被推选为主任委员单位,与行业机构一道共同推进行业金融科技赋能和生态建设,通过汇聚行业内外科技力量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目标达成。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中国信登与全国各信托公司及31家金融科技厂商、咨询公司和学术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信托业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通过行业“共研、共建、共享、共治”模式,深度整合行业各方智慧与资源,有效提升行业整体金融科技研究创新、孵化落地能力,并围绕监管部门风险防范和数字化转型要求,着力提升行业整体数字化经营治理和风险监测水平,高质量推进信托业金融科技生态建设。
信托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
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业务价值链重塑。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其根本目的是在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的迭代创新、自我成长和价值创造。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是“转型”,是对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以及经营理念、运营方式的变革重塑,其本质是一个业务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因此,实施科技系统建设本身并不等同于数字化转型,“线上化”“网络化”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外在表现,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对业务价值链的优化、创新和重构才是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当前信托业务发展与数字化融合度较低。过去十几年来,信托公司主要在金融同业中找资源性的机会,前期信托业务规模虽大,但是业务模式的复杂程度较为有限,对于信息系统和金融科技应用的水平要求不高,在数据基础、数据标准、流程定义、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表现出数据量覆盖率不均、运用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人工台账依赖度较高、数据维护方分散、系统间异构难融合等不足。除了消费金融业务、证券服务信托等科技系统相对成熟外,其他业务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科技支撑。而近年来,保险行业大力发展互联网保险,并将数字化广泛应用于产品创设、理赔等环节;银行和证券领域已利用人工智能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及投顾方案服务,已逐步应用数字化建立起了智能化的风险识别、预警系统,提升了风控能力。
行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亟待建立。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经营理念,不是凭借少数几家信托公司能实现的,需要发挥业界力量共同持续投入,尤其是在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研究及探索建立符合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方案标准上。从信托业务及经营管理实践出发,目前信托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缺少标准统筹规划,相关标准不清晰,行业缺乏标准制定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质效提升,不利于信托业信息的互联互通,阻碍了业务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优化以及客户经营能力和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
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一)修筑行业发展“高速路”,推动行业科技中台建设。
科技服务能力是行业基础设施的立身之本,中国信登成立5年来,十分注重依靠数字化理念,运用数字化手段来履行主责主业,实施好服务监管、服务行业的职责,为支持信托产品、信托业务及信托公司相关信息的线上化登记报送,围绕行业在业务转型、运营优化过程中的共性需求,中国信登相继开发建设了信托产品登记系统、信托受益权账户系统、信托监管数据平台、涉众型服务信托的登记模块、集合信托集合发行公示系统、数据仓库及报表系统等统筹科技服务赋能平台,有效简化了信托机构的建设流程、提升了信托机构的展业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信托机构的科技开发成本。比如,专门开发“信托特定项目登记模块”功能,支持信托公司在薪资发放等各类涉众型服务信托业务的场景运用,通过设立保管专户,解决发包企业(政府部门)-总包企业-分包企业-农民工之间工程款的监督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
此外,中国信登将持续围绕信托公司在服务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转型过程中的痛点诉求,协力推动数字化生态研究、应用创新和项目运作,如进一步丰富行业云产品体系,降低行业机构系统建设成本,深入推进行业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信托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便利,有效提升行业信息互通、服务互通的效率。
(二)搭建行业标准“数据库”,推动行业数据中台建设。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作为行业信息交互的枢纽,信托业基础设施天然需要承担行业数据库的职能。目前,中国信登初步建立了集信托产品登记数据、受益权账户数据、信托产品发布业务数据、信托资产估值数据以及投资者综合服务信息数据等多方面数据为一体的行业数据中心。同时以数据赋能行业发展为出发点,规范信托登记等公司业务数据采集标准,并积极参与行业数据标准制定。比如,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资产管理产品介绍要素 第3部分:信托产品》标准的编制,是继2014年《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文件示范文本》《信托业务分类及编码》两项信托行业标准后发布的第三项行业标准。
下一步,中国信登将深化行业数据中心各项功能禀赋的优化升级,一方面积极开展登记数据标准研究,探索建立符合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登记数据标准,推动相应数据标准和指引体系建立,如推进包括绿色信托、服务信托业务登记标准等在内的信托业务标准体系制订的细化,为信托业务更好更快转型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开发建设面向全行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探索通过隐私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推进实现行业数据的可用不可见,以此有效激活数据要素,释放数据价值,支持服务行业的投前投中投后的风险控制。
(三)建设行业稳健“防火墙”,推动行业合规中台建设。
行业基础设施不仅是保障行业稳健高效运行的重要枢纽,也肩负着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职责。中国信登积极建设行业稳健“防火墙”,在业务风险防范层面,依托数字化登记审核平台,在信托产品登记发行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3万多笔信托产品登记的形式审查;同时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围绕监管治理需要,搭建监管科技平台,首创性推出信托业标准化监管数据智能报送质检服务,同时主动开展同业合作,引入关联交易辅助报送平台服务,支持行业机构如期完成关联交易数据采集报送。
中国信登将深化监管科技平台建设,基于数据化、智能化方式,通过导入行业法律法规等全量数据,以及对信托业务合规要求的数字化加工,建设具备行业性合规智库和数字化审核能力的智能审核平台,助力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及时洞悉、精准识别并提前规避业务风险,提升监管效能。此外,积极探索面向不同业务、不同机构的风险隔离流程机制和技术手段,防范各类风险的交叉扩散。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PDF电子版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