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财富生活>>诗意人生

  诗意人生  
探索之旅:那些鲜为人知的土楼群
  说起土楼,福建人大多会马上想到“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而现在更多人注意到土楼是因为《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去了河坑村。其实土楼王国之称的漳州南靖有收录的土楼有七千多座,加上其它共一万七千多座。加上各个土楼位置分散,一天根本看不完。尤其是没开放的那些藏在山坳里鲜为人知的土楼。
  石桥村就是鲜为人知的土楼群聚集地之一。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的石桥村,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有63座不同形式的土楼。站在桥上可以看见清流如带,绿树如烟,山环水绕的谷地里土楼散落期间。
  整个山村冈峦环抱,中部平坦,涓涓细流,蜿蜒而过,其围合状就如风水说中的“聚宝盆”。石桥聚落背依大山,左右沟壑环绕,正面“近案远朝”,它所表现出的负阴抱阳的态势、围合同构的现象都是维护这个“气”。
  更可贵的是,石桥村鲜少有现代建筑,基本维护原貌。因为没有开放成景区,所以除了我们,没有游客。整个村庄静谧而平和。
  三团溪从石桥村中间穿过,将村子一分为二。而沿溪建造的土楼,用大块的河卵石砌起高高的台基,墙脚。从建造至今,未遭水患。不得不感叹建造者的功力和设计的巧妙。
  石桥村既然叫石桥,自然少不了石桥的存在。在村里的石桥上我们看到很多农作物和菜干晒在桥板上,石栏上还挂着竹篓。民风淳朴可见一斑。
  穿梭于村中,时常可以遇见干农活的当地居民。突然脑海里就情不自禁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城市待久了,莫名对乡野之风心动。有人说,土楼所打造的是封闭自给自足的世界,我不置可否。但至少这里是简单的世界。
  最喜欢是桥边这座依河岸坡地高低而建的方形土楼——长源楼,当地人也称"交椅楼"。长源楼临溪的墙是以大河卵石从溪岸垒砌起来的,只建 一层,有十个开间,中央主楼建三层,有十三个开间,两翼由二层和三层组成,形成一座前低后高土楼。
  建筑为了防止外侵,一楼四周是封闭式的,只在左侧开一大门。楼里有天井,面向天井的正中是祖堂,祖堂两边是厨房与库房,二层、三层是卧房,有一敞的回廊,视野开阔,通风采光极好。
  由近及远看长源楼的模样,整体建筑顺乎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体现土楼建筑的智能与技巧。日本建筑专家称长源楼为"斜面土楼"。国内土楼研究学者则认为是五凤楼的变式。
  长源楼共有53间,现居住张氏家族七户30人,而该楼子孙在台湾或海外为华侨者,人数远比留在祖宅的要多得多。
  虽然未曾得见长源楼的主人,但是偶遇石阶边嬉闹的小孩。潺潺溪流,光洁鹅卵石,天真孩童,这里就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为外界喧嚣所侵扰。
  然而土楼的形式不拘一格,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个中魅力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会。
  千万不可小瞧它,通常只有达到三层的才能称之为土楼,一楼厨房,二楼存储,三楼居室。以前一个土楼往往是一个家族群居的地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偏爱圆楼多一些。因为抬头望天,夜晚观星,团团圆圆极美的存在。
  现在全村还有53座土楼。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随意摆布,背依青山,面临溪流,居民终日能聆听到哗哗水声。由于旅游开发没有田螺坑那么早,现在去还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民风。
  顺带分享下河坑村背后的故事:明嘉靖年间(1549年),张姓到此开基。当时闽西南一带山高林密,盗匪猛兽时有出没,民系之间和村落之间的争斗也时有发生,于是,张姓族人沿着河边两旁,建造了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土楼民居。2008年7月,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