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财富生活>>诗意人生

  诗意人生  
品寿山石

 

        寿山石晶润美丽,早在1500年前的南朝时,就有人将寿山石雕刻成器以供赏玩。如此悠久的寿山石文化,也传承下来了独特的、与文化精神相承相通的品石传统。
  寿山石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载体。除了与篆刻艺术的渊源外,围绕材质美感而展开的赏鉴传统,与依托材质特点而形成的雕刻传统,所谓“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粹”,成为寿山石文化的两个核心层面。
 
        “晶不如冻”,是寿山石品鉴传统中的一个说法。从这简单的四个字,可以看出寿山石的材质审美已经达到一个高级微妙的层次,乃至与中国的文化精神相承相通。
  “晶”与“冻”的分野在于透明度,微透明或半透明者为“冻”,透明感极强者为“晶”。透明感本为宝石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中国人讲求的是“似透非透”,含蓄内敛的中庸之美,味之不厌、常看常新的持久魅力。
        又比如,田黄“六德”的“温”、“润”,以及芙蓉之“雍容”,善伯之“朴实”,都成之“灵捷”,旗降之“刚健”等等,实际上将寿山石的审美品鉴上升到人格化的境界。
        就“温润”而言,凡是国人推崇的好东西几乎全是温润的。和田玉、田黄不必说了,紫砂壶、宣德炉、黄花梨紫檀家具的质感,瓷器的胎质和粙水也讲温润,写字必须做到“点画温润妍雅”,方能“直逼二王之妙”。人呢,当然也得温润了,《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论语》曰:“望之俨然,即之而温,闻其言也厉”。 
 
      寿山石的另一可爱之处,在于她的可供把玩,在于她的那种“亲和力”。
  “把玩文化”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将视觉与触觉结合起来的消闲传统。美术、音乐和饮食等都只能服务于一套神经系统,而把玩却能够同时服务于两套神经系统。“把玩文化”作用于人的感官,虽属“形而下”,却显得单纯实在。就调节情绪、慰藉心神来说,也比其他艺术形式来得直接。
  寿山石乃“天赐瑰宝”,兼具美色与美质,而在雕刻上亦强调古朴圆浑,往往保留大面积的光面,以体现其细腻脂润之手感,令望之欣然,抚之怡然,因而魅力不衰,久而愈醇。
  每一块寿山石都是有灵性的,因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和“语言”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件成功的寿山石雕作品,乃创造精神与自然对象之和谐沟通,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