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类私募规模占比继续下滑,私募基金分化现象仍旧持续。2018年三季度私募证券类基金发展延续着二季度的低迷表现,截止今年三季度末,私募证券基金实缴规模为2.39万亿元,相比二季度末2.54万亿元的规模缩小了5.9%。同期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缴规模增长4.9%,私募其他基金实缴规模缩减2.3%。
2018年三季度证券类私募基金中股票多头新增备案数量暴跌。从新成立基金的策略分类来看,2018年三季度新增备案的私募基金仍然主要集中在股票多头策略新增322只。其中股票多头策略基金相比二季度新成立2433只基金数量有大幅缩减。
股票多头、事件驱动策略下跌严重。三季度股票多头、事件驱动策略均表现不佳,有效样本中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82%、-5.83%,在所有策略排名中双双垫底。其中事件驱动策略由于缺少对风险的分散性,表现更为惨烈,仅20.98%的该策略基金取得正收益,下四分位数达到了-10.59%。但是在取得正收益的事件驱动产品中,收益均值高达7.52%,收益两级分化较严重。
管理期货策略表现仍旧突出。管理期货策略私募指数在2018年三季度私募云通十大策略指数中拔得头筹,延续了上半年的上涨势头,在惨淡的市场行情中一枝独秀,明显优于私募全市场指数和私募FOF指数。按有效样本统计,管理期货策略三季度平均收益率为1.79%:超过5成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其平均收益率达到了7.22%;41.4%的产品取得了负收益,其平均收益率为-5.89%,表现相对优异。
私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是海外资金持续流入。A股“入富”成功和MSCI也拟调高A股配置权重,外部增量资金流入股市的利好不变。 二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引领私募行业向规范化健康发展。三是大型私募机构管理费用普遍下降,以业绩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使得私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一、私募基金行业概况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私募基金共备案74337只,三季度增长了483只;私募管理人共24255家,三季度增长了352家;总体管理规模(实缴)由2018年年6月底的12.61万亿元增长至12.8万亿元,增长率为1.51%。私募管理规模增速显著放缓,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证券类产品募集难问题或仍将延续,私募行业或呈现供过于求、存量博弈的竞争格局。
1.1证券类私募规模占比继续下滑,私募基金分化现象仍旧持续
2018年三季度私募证券类基金发展延续着二季度的低迷表现,截止今年三季度末,私募证券基金实缴规模为2.39万亿元,相比二季度末2.54万亿元的规模缩小了5.9%。同期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缴规模增长4.9%,私募其他基金实缴规模缩减2.3%。
在贸易战和各种利空因素的作用下,自2月份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一直呈缩水状态,截止9月,共减少了8.08%。
1.2 私募股权创业实缴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推进,经济转型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落地,创业投资逐渐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的标配。
在规模方面,截至三季度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缴规模相较二季度增长了0.39万亿元,8.34万亿元的实缴规模也是创出历史新高。
从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鼓励资金投向符合供给侧改革、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产业领域的指向性也很明确。
1.3 私募管理人管理规模分布
截至2018年 9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24255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28亿元,与上季度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基金规模保持不变。
回顾百亿私募情况,截至三季度末,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35家,三季度总共增长了11家。私募行业内部受头部效应影响,百亿私募受到资金青睐。
1.4 2018年三季度私募证券类基金中股票多头策略基金新增备案数量暴跌
从新成立基金的策略分类来看,2018年三季度新增备案的私募基金仍然主要集中在股票多头策略新增322只。其中股票多头策略基金相比二季度新成立2433只基金数量有大幅缩减。
二、私募证券基金整体业绩表现
纵观三季度表现,市场出现分化的走势,中证500大跌-7.99%,上证50指数上涨5.11%,出现明显的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上证指数在三季度小幅收跌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市场正在进行结构性的转换的行情。私募基金指数表现不佳,在三季度中下跌3.12%,未跑赢商品市场和债券市场,但优于股票市场。仅有相对价值、管理期货策略取得小幅正收益。
2.1 2018三季度市场整体较为惨淡
伴随着9月A股“入富”成功、MSCI也拟调高A股配置权重,外部增量资金流入股市的利好不变;然而,外部贸易摩擦、内部经济数据下滑等风险因素仍持续扰动投资者风险偏好,熊市格局难以逆转。
2.2 基金分策略表现
从策略指数的收益来看,策略指数的表现与整体市场的走势保持高度一致。三季度中仅管理期货、相对价值策略逆市走出小优。而以单策略权益投资为主的股票多头、事件驱动等策略 均表现不佳,累计收益率分别为-4.56%和-6.60%,在所有策略中垫底。
有效样本观察
我们选取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的基金产品作为有效基金样本来观察各策略累计收益的分位数水平。选取有效样本的条件:(1) 成立半年以上:即基金在2018年3月31号以前有净值数据;(2) 当月有净值披露:基金在2018年9月份有净值披露;(3) 非结构化基金;(4) 非单账户。
2.2.1股票多头、事件驱动策略下跌严重
三季度股票多头、事件驱动策略均表现不佳,有效样本中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82%、-5.83%,在所有策略排名中双双垫底。从分位数上来看,离散程度很高,上下分位数差在10%左右,甚至上四分位数都为负,表明超过75%的该策略基金受损。其中事件驱动策略由于缺少对风险的分散性,表现更为惨烈,仅20.98%的该策略基金取得正收益,下四分位数达到了-10.59%。但是在取得正收益的事件驱动产品中,收益均值高达7.52%,收益两级分化较严重。
2.2.2管理期货策略表现仍旧突出
管理期货策略私募指数在2018年三季度私募云通十大策略指数中拔得头筹,延续了上半年的上涨势头,在惨淡的市场行情中一枝独秀,明显优于私募全市场指数。
按有效样本统计,管理期货策略三季度平均收益率为1.79%:超过5成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其平均收益率达到了7.22%;41.4%的产品取得了负收益,其平均收益率为-5.89%,表现相对优异。
2.2.3相对价值策略逆市增长
相对价值私募策略指数2018年三季度的累计收益率在私募云通十大策略指数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管理期货策略指数。在市场普遍下跌的情况下,相对价值策略展现出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按有效样本统计,相对价值策略三季度平均收益率为0.61%,62.96%的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其平均收益率为3.2%,表现相对优异。
三、私募行业发展动向
3.1 A股正式纳入富时罗素指数
北京时间2018年9月27日上午,富时官方公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 指数体系。具体操作方面,富时罗素计划从2019年6月开始,2020年3月结束,分三步完成整个纳入流程。
富时罗素文件显示,A股纳入分三步走:2019年6月纳入20%,2019年9月纳入40%,2020年3月纳入40%,涵盖大、中、小股票。初步预计,在第一阶段,中国A股占富士罗素新兴市场比重将为5.5%,第一阶段纳入将带来100亿美元的净被动资金流入量。A股占富士罗素全球市场指数比重为0.57%。
A股纳入富时指数叠加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意味着A股在加速对外开放。
3.2 海外资金持续流入
国际金融协会(IIF)9月份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量达到71亿美元,其中有58亿美元资金被中国股市吸引,占比达81.7%!而今年以来,流入中国股市和债市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920亿美元。
IIF分析说,资金流入的原因部分归因于结构性调整。伴随中国股票被部分纳入MSCI国际指数,基金经理人开始将更多资金配置到中国股市。该机构还指出,整体而言,中国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反映出中国逐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国内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努力。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A股市场,充分体现出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外资纷纷“加仓中国”,不仅能为国内市场提供资金,更有利于国外成熟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进入市场,促进良性竞争。
3.3 首见国内百亿私募下调管理费
自9月1日起,深圳大型私募凯丰投资将旗下所有产品的管理费率降低为1%/年,成为行业内首家规模百亿以上、下调管理费的私募。
在行业“尖子生”都开始下调管理费的情况下,私募市场的竞争或日趋激烈。数据显示,目前管理规模在1亿以下的私募数量占比高达48.33%。如果管理费按照1%来计算,即一年管理费收入不到100万,如果没有业绩提成,连运营成本都无法覆盖。而市场中有接近一半的私募都不足1亿元,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降低管理费或是市场的一大趋势。行业要有长期应对熊市的准备,以往靠管理费轻松度日的时光或一去不复返,率先做出改变的私募将更为主动。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轮市场或将淘汰不少中小私募。
而在之前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的管理费仅为每年0.75%,业绩报酬计提比例为10%,相较国内私募普遍的1.5%至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提成的同类产品而言,费率直降一半。
3.4 银行大举进军私募业
在今年8月份,银行机构开始正式进军私募行业。从8月初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成功拿下私募牌照之后,农业银行旗下的农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也成功拿下私募牌照。建设银行也紧接成立私募基金子公司——建信金投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四大行中有三家已经成立私募公司,并且有两家已经成功拿下私募牌照。
国庆长假前,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监管部门明确在未来发布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办法中,将允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与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合作。此规定被业内视为重大利好,私募人士认为,私募和银行的合作并未被切断,新规仍预留空间,未来有优秀投资能力的私募跟银行子公司合作成为可能。
将来在银行子公司层面上的合作,可以参照过去银行委外的投顾筛选机制,未来合规规范、架构完善、投资管理能力强、且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时间业绩记录的优质私募或更受青睐。“银行资管子公司与私募管理人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以发挥银行资管子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专业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私募不同专业方向的投资特长,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和投资效果。
四、私募行业发展趋势
2018年三季度私募证券基金总体管理规模持续着上半年的缩水状态,受2018年A股大盘持续调整的影响,大部分私募产品出现了净值亏损以及市场悲观情绪导致着募资环境困难,直接造成了私募证券投资类基金整体规模的缩水。
9月底A股入富,届时富时将与MSCI形成共振,进一步强化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趋势。外资交易占比和持股占比不断提升,由于入富带来的资金流入也会对如今A股低迷的市场产生短期利好影响。从长期来看外资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资金力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A股的生态,以龙为首风格将持续演绎。
资管新规的发布为规范私募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中长期来看,这有利于树立私募基金在投资者中的形象,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大型私募机构管理费用普遍下降,以业绩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使得私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银行拿下私募牌照及未来与优秀私募合作的预期,对私募行业必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最后,资产管理的配置需求是未来的不变的趋势,私募行业整体仍然会向上发展,外资机构的到来加快着行业内优胜劣汰。行业内头部效应显现。中小型证券私募机构能否顺利 “过冬”迎来春天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