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财经动态>>财经热点

   纠结的基金销售牌照  

 
     

    “我们暂时不打算独自申请牌照了,单独做这件事情风险比较大。”胡力(化名)思前想后,作出了这个决定。胡力是一家独立基金研究机构的总经理,他所说的“牌照”是最近基金业热议的第三方销售牌照。
  

    《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的出台,对于胡力这样一批“创业者”而言,犹如“梦想照进了现实”: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开闸在即,自己多年的坚持终于等来了一方更宽广的舞台。
 

        不过,激动之余,纠结也如影随形。牌照申请还没开始,江湖上已是硝烟四起,哪些机构有意申请牌照在圈子里早已不是秘密。好买基金已经为这个目标奋斗了5年,东方财富网、和讯等网站自然也不会缺席,诺亚、展恒等理财咨询机构的参与也在预期中。但是,第一批牌照显然不会发放得太多,这摆明了是场竞争激烈的战斗。
  

        更重要的是,拿到牌照后如何才能做“先驱”而不是成为“先烈”,这也是胡力想得最多的问题。事实上,业内普遍预期,即便拿到牌照,忍受几年的“烧钱”是必须的。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曾作过测算,一家第三方销售公司至少要做到30-50亿的基金存量规模,才可能实现盈亏平衡,前面3-5年亏损完全可能,一定的淘汰率也在预期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胡力仔细掂量了自己的实力:自己所在的这家基金研究机构运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知名度,优势在于基金研究。如果创办第三方销售机构,亮点是可以为客户提供银行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增值服务。研究中心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缺乏客户基础,在业界虽然颇有口碑,但是关注到研究中心的普通投资者还不是特别多,公募基金的客户主要还是大量的普通投资者。
  

        事实上,不少基金公司人士也反映,他们最为青睐的第三方销售机构,是有客户基础、有销售能力的一些网站。
  

        不过,网站也有些纠结。一家对牌照颇有兴趣的网站内部人士坦言,虽然网站拥有四、五百万用户,可以说拥有良好的客户基础,但如果仅提供一个线上购买渠道,也是远远不够的。公司内部对于未来赢利模式的研究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甚至,已经有人悄悄退出了战斗。一家数据提供商内部人士就透露,已经不想加入这场“混战”,“当公募产品在银行都很难卖得动的时候,如何让客户从你这里下单?”公司经过讨论之后决定,依旧专注于销售私募、信托产品给高净值客户,而不打算申请公募基金销售牌照。
  

        对于包括胡力在内的大多数意向参与者而言,断然放弃更可能是一个“踏空”的举动。在美国,约六成基金产品销售通过独立销售机构完成,这令人艳羡的图景很可能预示了中国基金第三方销售的未来。胡力也不愿意因为“道路的曲折”而放弃“光明的前途”。
  

        几经权衡之后,胡力决定另辟蹊径。目前能把客户基础、增值服务两大优势集于一身的机构几乎没有,为什么大家不选择联合行动呢?如果能找一家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在黏性、用户活跃度方面也表现突出的网站,恰恰可以和自己所管理的基金研究中心形成互补。日后双方整合资源,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无论是拿牌照还是实际经营,胜算都要大很多。有了这个思路之后,胡力开始着手和国内几家网站进行接触,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并肩作战的“盟友”。